首页  |   背景资料  |   追收业务  |   应收账款管理外包/服务  |   其他服务  |   专业资料  |   常见问题  |        
首页专业资料新闻速递
世界经济正在进入周期性调整1 本轮世界经济周期呈现几大特征
发布时间:2008-10-21 16:48:15 来源:转载  作者:国际商报  浏览次数: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自“9.11”以来,全球经济经过短暂调整后,世界GDP增长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最强劲的一轮增长期。

  本轮全球经济的强劲扩张周期呈现出包括新兴国家和非洲在内的全球普遍性增长、全球经济失衡、高增长伴随低通胀、资产泡沫严重等重要特征。

  由于世界经济失衡的不可持续性,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和信用紧缩并存,原材料、粮食、能源等价格高涨、美元走软引起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等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下,以近期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和次贷危机的出现及蔓延为标志,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轮经济增长正在进入调整期。当前,金融紊乱已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全球经济形势或许迅速发生逆转,世界经济的新一轮深刻调整可能拉开序幕。

  自“9.11”以来,全球经济经过短暂调整后,世界GDP增长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最强劲的一个增长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按购买力评价计算,2003~20075年间全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9%;同期世界贸易扮演了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贸易量以年均7.9%的增长率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世界跨国投资额连续4年大幅增长,从2003年的5578.7亿美元,增加到20071.538万亿美元,超过历史最高的2000年,增长率分别高达27.4%28.9%38%28%

  本轮全球经济的强劲扩张周期呈现出包括新兴国家和非洲在内的全球普遍性增长、全球经济失衡、高增长伴随低通胀、资产泡沫严重等重要特征。以近期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和次贷危机的出现及蔓延为标志,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轮经济增长正在进入调整期。

  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根据熊彼特创新经济周期理论,技术发明和制度创新等因素是经济增长出现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同时,按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其中长周期大约持续50年左右、中周期9~10年,短周期3~4年。最近的一个长周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产品设计、开发和使用的周期大幅缩短,推动经济、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从时间跨度看,如果以1983年开始的长周期和2001开始的中周期演进规律看,未来世界经济周期可能在未来两年进入调整期的拐点。本轮世界经济周期有以下不同于以前的特征。

  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

  为世界经济史罕见自2002年起,全球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呈现跳跃式增长,2006年超过10万亿美元,2007年对全球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据IMF统计,2000~2006年间,发达经济体占全球GDP的比重从80%下降到74.4%,对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65%。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8.3%,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

  在对外贸易和投资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也大大上升,贸易额比重已达43%,经常项目顺差则从1999年的378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6836亿美元。跨国投资方面,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内向FDI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2006年的34%,由发展中国家流出的FDI也大幅度增长。

  对原料的强劲需求及价格上涨,带动非洲经济增长2006年非洲经济增长率达到5.6%,与上年增速相同,2007年增速提高到5.7%。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经历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最持久的强劲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6.1%,预计2008年进一步增至6.4%,其中该地区石油出口国家对这一强劲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口和内需推动拉美等经济体增长据最新的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公报说,近年来多数拉美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都有显著增长,其中巴西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尤其明显。此外,内需也已成为拉美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2007年拉美各国经济普遍增长,平均增长率为5.1%,预计2008年经济增速将有所放慢,但仍可望达到4.5%左右。俄罗斯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为7.5%2008年为6.5%。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除了得益于国家政局的稳定和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优势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003~2007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了近30%,而同期内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GDP仅增长10%2007年,在143个发展中国家里,预计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会有所减少。198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而到2007年这一差距缩小为18倍。

  新兴经济体是本轮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IMF数据,2007年平均增长率为7.9%2008年增长速度预计为6.7%。中国主要得益于重化工业的发展,投资增速加快以及净出口激增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随着中国日趋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在其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了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能源、资源出口国的出口增长,成为区域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印度则在服务出口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取得非凡成就,其服务、金融、房地产和农业等行业也出现了强劲增长。2007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2%

  金砖四国迅速崛起印、俄、巴西GDP总量均超过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中国突破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个国家的进口能力而非出口决定了它的地位和对其他国家的影响。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2006年的9.9%,尤其是中国进口份额几乎每10年翻一番,2006年上升到6.5%,已经超过日本。

  新钻国家成为新的发展亮点高盛公司将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伊朗、越南等11个中等新兴经济体称为新钻,并预测2025年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伊朗、越南等8国将跻身世界经济前20强。据统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沙特、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等国近年保持了5%以上的年均增幅,引资、出口和人均收入都有较大增长。

  新欧洲掀起新经济浪潮瑞典、挪威、冰岛、爱尔兰等北欧国家在竞争力、创造力、信息化、投资环境排名中高居榜首。波罗的海三国、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经济持续强劲增长,2006新欧洲”GDP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1倍,增幅是老欧洲1倍以上,利用外资首次超过亚洲。

  新兴经济体成为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国

  世界能源消费长久以来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及少数后发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不到20%的人口消费掉了世界能源的2/3。从地区来看,能源消费目前大约分为三个中心:第一个是北美,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大约消费世界能源的30%左右;第二个是欧洲,包括前苏联、俄罗斯这些国家,大约也占世界能源消费的30%左右;第三个是现在的亚太地区,包括中国、日本以及印度这些国家,消费世界能源的30%左右。

  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工业国重化工业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量大幅度上升。从2004年开始,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已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地区。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印度是全球第五大能源消耗国,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2006年,仅中国的能源消费就占了全球能源消费的15%以上。国际能源机构在新公布的《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指出,如果不采取措施限制能源消耗,未来20多年内世界能源消耗量将剧增55%,大部分是由新兴经济体的消耗增长引起的。

  2002~2007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10.4%,已经连续6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快速增长中我国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能源消耗达到了2..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2006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约达3.25亿吨左右,2007年约3.55亿吨。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铁矿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显示,从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了原来的一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耗的资源在40年中翻了一番。

  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区域合作发展迅猛本轮世界经济周期还有以下突出特点:国际产业转移加快2003~2006年,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达到29%,远高于同期世界GDP8.3%和货物出口16.8%的增速;2007年,全球直接投资达1.54万亿美元,超过2000年的历史记录1.41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固定资本形成中占的比重从1992年的5.2%,上升到2005年的9.4%;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跨国直接投资比重进一步加大。跨国并购发展迅猛,2006年跨国并购金额8805亿美元,占FDI总额的67%,超大规模的并购案频发,涉及能源、金融、电信、原材料、大众传媒等诸多领域,跨国产权交易大量发生,全球性的企业产权市场基本形成。

  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强化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0~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这一时期,世界服务贸易额也从1.5万亿美元增加到3.2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2%。国际贸易(包括货物和服务出口)在世界总产出中的比重大幅上升。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6年达到31.68%6年内比重上升了7个百分点,是过去20年增幅的2.4倍多。

  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6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0.8%,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1%提高到30.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各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显著提高,也表明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区域合作发展迅猛在多哈回合受阻情况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选择。区域贸易安排数量激增。截至20082月底,向WTO通报、仍然生效、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区域贸易安排199个,80%以上是在10年内出现的。绝大多数WTO成员都参与了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安排。世行估算,平均每个发展中国家参加了5个区域贸易安排,墨西哥最多,据说与之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占到世界GDP总额的70%。

  各大国也在带头发展自贸区。美国正推动建立美洲自贸区,并与亚、非、大洋州的大批国家签署自贸协定。欧盟加快经济一体化,并与洲外许多国家建立了自贸区。日本计划2010年前至少与1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自贸关系。

  经济民族主义抬头这两年,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同时,一些主张保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资本入侵的声音甚嚣尘上。这是一种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思潮。2006年对美欧民众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法国受访者,30%的美国受访者,不赞同贸易更加自由化,50%的德国受访者和70%的美国受访者,认为贸易自由化会减少就业,希望保护本国公司避免外来竞争。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全球化经历曲折上升后,正在走下巅峰。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呢?简单地说,这是全球化导致利益重新分配的结果。

  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了竞争的平面化。不仅是国家之间,各国内部产业之间,也因为竞争力不同,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利不同。而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获利,明显体现在了公司利润方面而不是工人工资方面。对包括G7在内的发达国家获利分析发现,公司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上升到16%,工人工资从56%下降到53%,达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国际上普遍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泛滥会拖累全球增长。分析认为,过去30年世界贸易对经济贡献率达20%以上,但如保护主义继续蔓延,经济全球化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逆转并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增长,2011年至2020年世界GDP增长率将降至1%

公司总机:010-66582288
声明:凡本网刊载的所有文字、图片及其他内容,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均不得进行转载或作他用;如经本网书面授权,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为“商账追收网”。对侵犯本网知识产权的任何行为,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