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中国信保助力我国外经贸实现“开门红”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0日 15:08
近日,中国信保开展一季度业绩专题宣传活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国际商报》、《金融时报》、《中国财经报》、《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华工商时报》、新华网等442家媒体进了报道和转载,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广为传播。其中《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新华社分别以《一季度信保承保金额增长27.6% 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中国信保承保金额一季度同比增长27.6%》和《一季度中国信保承保金额同比增长27.6%》为题,肯定了中国信保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发挥的积极作用。以下是部分报道内容和截图:
《人民日报》:一季度信保承保金额增长27.6% 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
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杜海涛)一季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金额达18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增长21.6%,助力外贸实现“开门红”。
今年3月,商务部会同中国信保联合印发通知,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一季度,中国信保支持出口达1609.3亿美元,增长27.5%;支持海外投资达87.2亿美元;支持国内贸易达1109.9亿元,增长45%;支持外贸新业态出口15.6亿美元,增长39%。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一季度同比增长27.6%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王俊岭)记者15日获悉,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助力企业应对海外风险,累计承保金额达18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说,助力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内外贸“堵点”,一季度中国信保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同比增长21.6%;支持出口达160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5%;支持海外投资达87.2亿美元;支持国内贸易达110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
此外,今年以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融入各地政策,不断加码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今年1至3月,中国信保累计支持外贸新业态出口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9%。
中国信保董事长宋曙光表示,下一步,中国信保将继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华社:一季度中国信保承保金额同比增长27.6%
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记者王雨萧)记者15日获悉,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助力企业应对海外风险,累计承保金额达18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说,助力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内外贸“堵点”,一季度中国信保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同比增长21.6%;支持出口达160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5%;支持海外投资达87.2亿美元;支持国内贸易达110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
此外,今年以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融入各地政策,不断加码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今年1至3月,中国信保累计支持外贸新业态出口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9%。
中国信保董事长宋曙光表示,下一步,中国信保将继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际商报》:助力外经贸,中国信保真“硬核”
(本报记者 秦志刚)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这已是政府工作报告第十次,且连续第七年明确提到出口信用保险有关内容。
今年以来,中国出口表现强劲、增势明显,出口信用保险在其中发挥了相当有力的作用。
记者从中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了解到,今年一季度,该公司承保金额达18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向企业支付赔款3亿美元,增长4.7%;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增长21.6%。这一组数据背后,是中国信保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积极作为。
效果显现,“硬核”政策齐出台
全国两会甫一落幕,商务部即会同中国信保于3月12日联合印发《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也是继去年2月之后双方再一次联合印发工作文件。
时隔一年,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新一轮支持政策接续出台。与去年相比,此次发文的主题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有力应对疫情影响转为支持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内容由主要发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稳外贸作用转为利用中国信保全险种产品和高水平服务加大对企业的精准有效支持,包含了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创新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着力扩大保单融资、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质效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与此同时,地方“十四五”外经贸发展路线图亦渐次清晰。在专家看来,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对推动地方外经贸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各地都希望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黑龙江、陕西、上海等十余个省市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
助力双循环,保产业链供应链提质扩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许多企业更是早早布局,将内外贸平衡作为企业甚至产业链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契机。
“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了,最近还不断有国内客户来电咨询,今年的销售额有望再上一个台阶!”谈及2021年发展前景,常州东奥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是出口信用保险给了企业“两条腿走路”的更大信心。
受去年疫情影响,已经拿下不少外贸订单的东奥服装受到了上游供应链中断等问题的困扰。为此,在保障龙头企业恢复生产供应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中国信保通过“出口+内贸”双保障,坚持上下游全面考量,对从面辅料生产到成衣加工的整条供应链提供信用风险保障,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履约、保市场。今年以来,依托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该企业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国内销售额1200万元,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成功结合。预计今年全年海外销售将突破4.5亿美元,国内销售突破5200万元。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想实现“墙内开花里外都香”,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在新发展格局中缺一不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中国信保的全产品客户服务可以成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内外贸堵点的重要抓手。
今年前三个月,中国信保支持出口达1609.3亿美元,增长27.5%;支持海外投资达87.2亿美元;支持国内贸易达1109.9亿元,增长45%。
新业态涌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019年,中国信保创新承保福建省石狮市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业务,“买全国,卖全球”外向型商贸发展新格局从此有了信用风险保障。
今年春节前夕,中国信保接到了自创新承保以来的首宗报案。报案方是一家在石狮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备案的外贸公司。受海外疫情影响,德国买方经营困难,无力向企业支付货款且无法提供还款计划。
在核实贸易背景真实、债权债务关系清晰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启动快速理赔程序,在受理索赔后1周内顺利完成赔付流程,及时向企业支付赔款,顺利完成了石狮市场采购首宗案件赔付。
如今,中国信保已经实现对石狮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登记的出口业务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全覆盖,累计承保金额达到2亿美元。
新时代培育新业态,也催生新实践。不仅是市场采购贸易,记者进一步分析发现,今年以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融入各地政策,不断加码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
2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配套措施》,要求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促进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建设,力争年内实现首个跨境电商业务承保支持。2月19日,江苏省商务厅联合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全省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将“加强信用保险承保支持”“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业务信保保单融资模式创新”等内容纳入其中。2月26日,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与成都市商务局携手搭建成都市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四合一”平台和全国首个“跨境电商政治风险统保”平台,并创新性统保跨境电商出口政治风险,支持以信用保险方式为跨境电商提供物流运费延付和融资。
据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3月,中国信保支持外贸新业态出口15.6亿美元,增长39%。
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中国信保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了防风险、促融资、稳外贸、保就业的独特作用,为外贸逆势增长贡献了力量。”中国信保董事长宋曙光表示,今年是中国信保成立20周年,与中国入世相携同行的中国信保将与中国外经贸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金融时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助力一季度外贸“开门红”
(记者 肖扬)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8.4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2%。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25.3%和20.5%,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外贸持续向好的态势。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出口信用保险在助力外贸持续向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对此,《金融时报》记者日前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了解到,一季度中国信保承保出口信用保险金额达186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向企业支付赔款3亿美元,同比增长4.7%;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同比增长21.6%。
“硬核”政策密集出台
3月12日,商务部会同中国信保联合印发《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这是自去年2月以来双方再一次联合印发工作文件。
与去年相比,此次发文的主题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有力应对疫情影响”转为“支持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内容主要由“发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稳外贸作用”转为“利用中国信保全险种产品和高水平服务加大对企业的精准有效支持”。不仅包含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创新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还包括着力扩大保单融资、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质效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与此同时,地方“十四五”时期外经贸发展路线图正密集绘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黑龙江、陕西、上海等10余个省市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当地规划。
在专家看来,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对推动地方外经贸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各地都希望能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
助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对此,许多企业早早就开始布局,将内外贸平衡作为企业甚至产业链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契机。
“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了,最近还不断有国内客户来电咨询,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再上一个台阶。”谈及今年的发展前景,常州东奥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是中国信保给了企业“两条腿走路”的信心。此前,尽管已经拿到不少外贸订单,但该企业经营前景受到上游供应链中断的拖累。为解决企业难题,中国信保通过“出口+内贸”双保障,坚持上下游全面考量,对从面辅料生产到成衣加工的整条供应链提供信用风险保障,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履约、保市场。
得益于中国信保的支持,截至目前,上述企业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国内销售额达1200万元人民币。该企业负责人预计,今年全年公司海外销售额将突破4.5亿美元,国内销售额将突破5200万元人民币。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要想实现“墙内开花里外都香”,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缺一不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中国信保的全产品客户服务可以成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内外贸堵点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中国信保支持出口承保企业达1609.3亿美元,同比增长27.5%;支持海外投资达87.2亿元,支持国内贸易达1109.9亿元,同比增长45%。
加力支持外贸新业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春节前夕,中国信保接到了自创新采购贸易业务承保以来的首宗理赔案件,一家在福建石狮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备案的外贸公司,因德国买方经营困难,无力向企业支付货款且无法提供还款计划。
在核实贸易背景真实、债权债务关系清晰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启动快速理赔程序,在一周内顺利完成赔付流程,及时向企业支付了赔款。
目前,中国信保已经实现对石狮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登记的出口业务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全覆盖,累计承保金额达到2亿美元。
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信保还不断加码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
2月7日,陕西省政府发布文件要求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促进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建设;2月19日,江苏省宣布将加强信用保险承保支持,探索跨境电商业务信保保单融资模式创新等举措;2月26日,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与成都市商务局携手搭建成都市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这是全国首个“四合一”平台和全国首个跨境电商政治风险统保平台,该平台创新性统保跨境电商出口政治风险,支持以信用保险方式为跨境电商提供物流运费延付和融资。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信保支持外贸新业态出口规模达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9%。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将不断凸显。
《中国银行保险报》:“墙内开花,里外都香”——信用险支持内贸外贸纪实
(记者 房文彬)“外贸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了,最近还不断有国内客户来电咨询,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再上一个台阶。”谈及2021年发展前景,江苏常州东奥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是出口信用保险给了企业“两条腿走路”的信心。
今年以来,我国出口表现强劲、增幅明显,出口信用保险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中国银行保险报》获悉,一季度,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1868.1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27.6%;向企业支付赔款3亿美元,增长4.7%;服务支持企业近13.3万家,增长21.6%。
“硬核”政策齐出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与此同时,地方“十四五”外经贸发展路线图也正密集浮现。在专家看来,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对推动地方外经贸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各地都希望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黑龙江、陕西、上海等十余个省市将出口信用保险纳入“十四五”规划。
3月12日,商务部会同中国信保联合印发《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加快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与去年相比,此次发文的主题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应对疫情影响转为支持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内容由主要发挥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稳外贸作用转为利用中国信保全险种产品和高水平服务加大对企业的精准有效支持,包含了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创新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着力扩大保单融资、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质效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在此大背景下,许多企业早早开始布局,将内外贸平衡作为企业甚至产业链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契机。
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经拿下不少外贸订单的东奥服装因上游供应链中断等问题而倍感困扰。为此,在保障龙头企业恢复生产供应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同时,中国信保通过“出口+内贸”双保障,坚持上下游全面考量,对从面辅料生产到成衣加工的整条供应链提供信用风险保障,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履约、保市场。今年以来,依托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东奥服装的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国内销售额1200万元人民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成功结合;预计今年全年海外销售将突破4.5亿美元,国内销售突破5200万元人民币。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想实现“墙内开花里外都香”,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在新发展格局中缺一不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中国信保的全产品客户服务可以成为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内外贸堵点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中国信保支持出口达1609.3亿美元,增长27.5%;支持海外投资达87.2亿美元;支持国内贸易达1109.9亿元人民币,增长45%。
新业态涌现
2019年,中国信保创新承保福建省石狮市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业务,“买全国,卖全球”外向型商贸发展新格局从此有了信用风险保障。
今年春节前夕,中国信保接到自创新承保以来的首宗报案。报案方是一家在石狮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备案的外贸公司。受海外疫情影响,德国买方经营困难,无力向企业支付货款且无法提供还款计划。
在核实贸易背景真实、债权债务关系清晰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启动快速理赔程序,在受理索赔后一周内顺利完成赔付流程,及时向企业支付赔款,完成案件赔付。
如今,中国信保已经实现对石狮市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登记的出口业务应收账款信用风险全覆盖,累计承保金额达到2亿美元。
新时代培育新业态,也催生新实践。不仅是市场采购贸易,今年以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还进一步融入各地政策,不断加码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
2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配套措施》,要求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促进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外仓建设,力争年内实现首个跨境电商业务承保支持。2月19日,江苏省商务厅联合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全省跨境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将“加强信用保险承保支持”“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业务信保保单融资模式创新”等内容纳入其中。
2月26日,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与成都市商务局携手搭建成都市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四合一”平台和全国首个“跨境电商政治风险统保”平台,并创新性统保跨境电商出口政治风险,支持以信用保险方式为跨境电商提供物流运费延付和融资。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3月,中国信保支持外贸新业态出口15.6亿美元,增长39%。